多领域“芯”品首发!浦东软件园园企驱动产业高质量升级
从地质灾害防治中实时捕捉隐患的精准监测,到自动驾驶时毫秒级响应路况的智能决策,再到电子设备电池安全的全面赋能——这些关键领域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性能过硬的芯片支撑。上海浦东软件园园企瞄准产业痛点持续攻关,推出适配不同场景的高性能芯片,并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打通技术落地堵点,真正让“芯”动力成为产业升级的坚实底座。
这背后,是园区全链条产业配套与全方位孵化服务构建的优良生态,吸引了华大北斗、鹏瞰半导体、紫光同芯等优质企业不断汇聚。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园企新突破,感受“芯”力量的发展脉动。
PART 01
北斗卫星导航:
芯片筑牢户外安全“智慧防线”
野外恶劣环境长期制约监测设备能效——续航短导致频繁换电、安装复杂增加部署成本、数据时效性差难以快速预警,这些痛点急需芯片级技术突破来破解。上海浦东软件园园企精准发力,以国产芯片为核心,构建起户外安全监测的“智慧防线”。

华大北斗在卫星通信领域实现“消费级突破”,发布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HD6180,采用22纳米工艺与RDSS射频收发一体化架构,在性能与功耗上实现双重跨越:译码灵敏度提升至-130dBm,确保深山、海洋等弱信号环境下的通信稳定;首次卫星捕获时间缩短至2秒内,满足应急场景的快速响应需求;工作功耗降至22mW以下,较行业主流产品降幅超80%,领先同业水平。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服务,北斗短报文通信可在移动通信、互联网覆盖盲区,通过卫星短信实现双向通信,确保极端环境通信安全。与此同时,其能满足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应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务的需要,成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民生保障、救灾减灾、野外搜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ART 02
光通信与成像:
芯片激活多场景“性能革命”
放眼全球,产业智能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而芯片技术的迭代节奏与性能天花板,直接锚定了产业升级的边界。其中,光通信与图像传感芯片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既是支撑工业互联、车路协同高效运转的“数据传输中枢”,也是赋能物联网终端精准感知的“核心感知单元”。上海浦东软件园园企精准响应市场“更快、更准、更稳”的需求,推动两类芯片向着“性能革命”方向突破。

鹏瞰半导体发布的全球首创TS-PON技术及第二代Gen2芯片,通过融合TSN与PON架构,将传统工业网络带宽提升至10G,时延压低至10µs以下,较传统方案优化100倍,打破了“高带宽与低时延不可兼得”的技术瓶颈。
在车载场景中,基于该芯片的光纤网络可减少50%以上车内布线,满足L3-L5级自动驾驶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严苛要求;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其“光神经网”方案单台设备需30-40颗芯片,为传感器与控制器的高速数据交互提供硬件基础。鹏瞰半导体基于底层技术创新,以“芯片+软件”的全栈解决方案,为车载、机器人及工业场景提供核心支撑。

物联网终端的高清成像需求,则推动图像传感芯片向“高动态、低噪声”进化。思特威推出2亿像素0.61μm像素尺寸超高清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SCC80XS,采用22nm Stack先进工艺制程,搭载思特威多项优势技术,具备低噪声、高色彩还原度、高感度、低功耗等多项性能优势。
其中,SCC80XS作为思特威全新推出的首颗2亿像素超高清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可灵活应用于旗舰机主摄、长焦、广角等多种摄像头,满足不同影像策略需求,助力旗舰级智能手机迈入2亿超高清时代。
PART 03
防伪安全:
芯片守护电子设备“全生命周期”
随着智能设备普及,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真伪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用户权益与设备稳定运行。传统防伪手段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电子设备安全认证亟需更可靠的芯片级解决方案。上海浦东软件园园企紫光同芯瞄准这一需求,以创新防伪芯片构建安全屏障。

紫光同芯推出的防伪芯片T91-506,对标国际一线产品,在通信协议兼容性、供电模式灵活性、功耗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其超低电压通信精准匹配设备接口演进需求,极致能效设计可延长设备续航并节省板级空间,并且提供从设计到部署的全方位服务,支持快速集成与即插即用。
该芯片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POS等电子设备电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防伪溯源与安全认证,实现电子设备高功率充电安全认证与品牌正品权益保护,助力营造诚信健康的电子消费市场环境。这种“安全芯片+场景服务”的模式,体现了芯片技术在“产业规范”与“消费保护”中的双重价值。
从户外监测的“安全屏障”,到通信与成像的“性能引擎”、设备安全的“防护铠甲”······上海浦东软件园已汇聚了智能监测、图像传感、物联网通信等众多领域的优质芯片企业,形成了“场景化、高集成、低功耗”的产业创新特征,并将在未来持续系统化布局,进一步打通“技术-场景-市场”链路,助力更多芯片企业突破核心技术,为智能制造、消费电子、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劲的“芯”动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园区企业,已获得相关授权
来源|园区企业
编辑|邹杨
审核|姚远
校对|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