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科艺融合新生态!2025年“浦软产业频道”第一期顺利举行

发布于: 2025-01-21
分类: 浦软聚焦

1月15日,“浦软产业频道”(2025年第1期)科艺融合专题活动——顶级大咖畅谈科艺融合新生态成功举办。活动围绕计算美学与文化传承、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考、新媒体艺术与人工智能创作者的边界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浦软产业频道”是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联合打造的线上品牌,旨在汇聚创新力量,探索数字未来。该频道自2023年8月9日上线以来,已成功举办多期节目,吸引了超百万人次的点击观看。

 

主题分享环节,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王泽宇指出科艺融合正成为推动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也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灵感。随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主任张康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费俊教授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分享。

张康:计算美学与文化传承

张康教授以“计算美学与文化传承”为题,分享团队在康定斯基风格化、东巴文传承、苗绣传承等项目中的创新实践,以及在美学度量方面的深入研究,展现了计算美学如何跨越中西文化,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他强调,计算美学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美学,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徐迎庆: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考

徐迎庆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考”,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强调通用人工智能的四大能力与面临的挑战。他提出,在人车家智能空间生态下,用户体验设计应以人为中心,通过多模态自然用户交互和大数据结合,实现个性化服务与情感计算,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智能空间体验。此外,他还分享了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在智能空间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示如何通过技术提升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费俊:新媒体艺术与人工智能——创作者的边界

费俊教授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以“新媒体艺术与人工智能:创作者的边界”为主题,提出混合智能概念。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人类与技术深度纠缠,人类与万物的生命关系需重构,并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角色与协同创作模式。他强调,艺术家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将其作为创作的延伸和辅助,而不是替代品。

 

互动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融合空间: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话题,就如何用AI手段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计算媒体与艺术实验室的作用、AIGC短视频创作的新探索、艺术与科技跨学科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张康教授围绕计算美学在推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思路,分享如何利用计算美学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传播。

徐迎庆教授强调了AI时代下设计创新的实践路径,分享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设计的用户体验、情感共鸣。

费俊教授分析了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趋势,探讨如何在创作中平衡人类创意与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

本期“浦软产业频道”科艺融合专题活动不仅为观众呈现了科艺融合领域的前沿成果与深刻见解,更为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未来,上海浦东软件园将继续关注数字经济与科技艺术融合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与科艺融合领域迈向更高台阶,打造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圈。

 

 

 

来源|产业发展中心

编辑|邹杨

审核|姚远

校对|产业发展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