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未来已来!低空经济产业乘势“起飞”

发布于: 2024-05-06
分类: 浦软聚焦

低空经济一般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最高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装备、制造、机场、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本期“新质生产力”专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空经济,一窥未来产业发展。

 

01 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加快实现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商业应用,推动“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应急救援”等规模化发展。

在低空经济一词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前,最常提及的关联词是通用航空。低空经济可视作通用航空的升格,涉及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多项产业。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将新开放的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进而为千行百业赋能。

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经济涉及军用、政用、商用、民用全方位场景,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从产品角度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含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航空器;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低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等产业。综合来看,低空经济可刻画为“低空域全产品+地面相关产业链条+相关衍生服务”的集合体。

 

02 蓄势 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全国各地在低空经济领域加快布局,近年来企业数量也迅速增长。天眼查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共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6.9万家,其中仅2024年1-3月新增相关企业便达160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陕西以及安徽(并列),四地已拥有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上海拥有相关企业近3000家;从知识产权和标准建设来看,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授权专利总量近27万件(发明专利9万余件),相关标准近1.5万条,其中国家标准近3000条、行业标准逾7000条。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在产业园区建设、头部企业集聚、示范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技术积累领先,产业链初具规模,并具备产业化应用的良好市场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目前,上海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均已开展低空经济试点。工业方面,利用无人机对工业园区开展环境监测和安全巡查,可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实现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农业方面,无人机通过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和喷洒设备,被广泛用于农田的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作物监测,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分配;服务业方面,由美团运营的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在五角场合生汇至凯德·国正中心开航,有效避免路面交通变化对快递配送时效的影响,创新拓展物流行业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03 腾飞 产业链初具规模

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将开拓大量应用场景替代,如对现有载运、物流、巡检、植保等依赖规模化、人力密集的应用场景替代程度将逐步提高;将开辟一系列新的消费赛道,推动文化、体育、娱乐等各新兴行业场景的创新应用;将带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的加速发展。低空经济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将集中在电池技术、避障技术、通信系统、定位导航、自动飞行、AI算法应用、网联无人机等方面,并由此推动相关产业和领域的蓬勃发展。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打造以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为重点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而低空经济领域作为上海发展未来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增长引擎。目前全国范围内业界公认的eVTOL头部企业云集上海,如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沃兰特航空和御风未来等。

图片来源:御风未来Vertaxi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御风未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企业,已推进完成全动力地面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全动力空中测试、气动伺服弹性测试、动力系统失效模式测试等多个重大测试项目并成功首飞。今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申请。

近年来,上海浦东软件园紧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抓住数字化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园区已入选上海市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围绕算力芯片、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重点引入一批国内龙头及代表性企业,构建了从基础层、技术平台层到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布局积蓄蓬勃力量。

“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各地竞相角逐的新赛道。产业园区作为低空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构建智慧园区的未来生产生活新范式。

 

来源|上海经信委、人民邮电报、文汇报、浦东发布、人民网

编辑|王芳

审核|姚远

校对|办公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