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趋势|新质生产力强势崛起,园企加速汇聚澎湃动能(上)

发布于: 2024-03-13
分类: 浦软聚焦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经济热词。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性可见一斑。

 

何为新质生产力?

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核心标志中指向的“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投入之外,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通常被视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由此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新”在四个方面:新劳动者,如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新型人才;新劳动对象,如数据要素;新劳动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如大数据中心等。

新质生产力的“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质态,新质生产力把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质生产要素,从而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二是质效,新质生产力要使得生产工艺、品质大幅提升,要以新技术新产品驱动新的社会需求。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填充细节,路径愈加清晰。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是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只有形成新赛道,才能够摆脱原有赛道上别的国家设置的制度框架约束,在新赛道上用更加节约高效的发展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谈到,我国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种子选手”,这些产业不仅代表着科技前沿,更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这无疑是在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能量。

全国政协委员、飞腾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认为,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提升工业化的效率和质量。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需要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来推进。而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智能化,都需要算力底座的支撑。

 

园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024年1月以来,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明确了相关支持措施。上海市提出,加快构建“(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2”是两融合、两转型。首先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两个融合。其次是上海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3+6”中的“3”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有优势的六大重点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4+5”首先是培育四大新赛道产业,包括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字宙和智能终端。其次要抢先布局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和未来空间。

多年来,上海浦东软件园积极推动数字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构建了以数字算力、数字算法、数字应用、数字服务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其中,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方面,园企表现不俗:

森亿智能研发推出的“智能一体化电子病历解决方案”,集成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临床护理、医务管理、病案管理和病历质控系统。“智能一体化电子病历解决方案”内置其专利产品“Editor”编辑器+“Copilot”智能体,双引擎支持病历文书生成;模型能够根据患者信息、跟随医生思维扩写病历,包括病情描述、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边写边生成,无需选择病历模板即可轻松完成一份符合数据标准的病历文书,轻松实现“从数据源头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资产”。

达观数据研发的“曹植”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同时,达观数据推出的新一代知识管理(KMS)系统,是一种结合曹植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专门为企业汇聚文档、萃取知识、关联知识并进行知识管控的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广泛用于银行、证券、保险、制造、通信、法律、审计、媒体、政府等行业上百种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员工从繁琐的工作中逐步解放出来。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园区还将继续推出“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展示更多园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快马加鞭、奋勇争先之举,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浦软”样板。

 

来源|学习强国、半月谈、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财联社、中国电子报、澎湃新闻、园区企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芳

审核|姚远

校对|办公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