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创造美好生活,园区人工智能企业跑出“加速度”

发布于: 2022-10-25
分类: 浦软聚焦

十年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厚积薄发,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赋能应用”,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绘就宏伟画卷。截至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4975家,占全球比重24.9%,位列全球第二。近十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专利产出获得显著发展,从2012年的7968件增长至2021年的80785件,占全球比重70.9%,位列全球第一。

目前,园区已构建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AR/VR等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众多园区企业为行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专注智能语音技术研发,提供有温度的机器服务

智能语音技术作为AI应用最成熟的技术之一,在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可穿戴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作为一家以AI和语音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数据为驱动力的科技型企业,上海容大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大数字”),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团队,致力于提供富有创造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应用解决方案。2019年,容大数字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郭守敬园。

 

在金融行业业务机器人研发与推广领域,容大数字一直是领跑者。多年科技攻关使容大数字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接连推出一系列金融行业的各类业务机器人,以扎实的AI技术为核心,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设计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能化转化,有效赋能金融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受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青睐。

从呼叫中心智能语音质检机器人的研发开始,容大数字基于大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以及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出机器人核心大脑,使AI客服机器人能够精确识别客户的语义与本质,提供恰当回复。后续,容大数字创新推出智能语音分析机器人、智能电话机器人、智能培训机器人等多类型金融服务机器人。通过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尖端技术,容大数字将机器人打造成为“会听、会说、更会理解、会做”的金融业务专家,向金融机构的数亿用户提供有温度的语音、语义交互服务,在线或离线办理各项金融业务。

专注3D机器视觉,为机器安装一双“智慧眼”

近年来,以3D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数字化项目的信息采集应用迅速普及,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3D机器视觉企业,上海图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漾科技”)正是其中之一。图漾科技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3D机器视觉大规模普及化应用,用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行业价值和降本增效目的。

作为全球领先的3D机器视觉供应商,图漾科技于2016年入驻浦软孵化器,为工业和行业应用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表现的3D工业相机硬件和配套软件解决方案。基于创新并拥有核心专利的3D视觉技术,图漾科技目前已推出FS/FM、PS/PM、FM-IX、TM/TL等多系列、超30款型号的3D工业相机产品,多元化的精度/帧率/分辨率/视野范围/量程选择,满足工业自动化、工业测量、物流科技、商业应用等多行业应用需求,已为超500家客户提供产品服务,总出货量全球领先。

随着3D机器视觉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为帮助更多行业客户全面破解开发难题,方便客户简单便捷、快速高效地进行3D项目部署,图漾科技于2022年5月正式发布RVS机器人视觉开发平台,通过内置大量2D/3D视觉算法库,以低代码编程+可视化交互+二次开发+可系统集成的应用服务,面向广大机器人行业本体商、线体商、集成商、研究机构及个人开发者开放免费授权,目前已在多行业客户超50个规模化项目中导入使用,大幅降低手眼协同应用的开发难度,进一步推动3D机器视觉的规模化普及。

用简单的方法,让智能数据分析触手可得

大数据时代,数字产业化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成为我国抢抓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作为国内较早入局智能数字产业化的新兴企业,数预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预智能”)于2020年入驻浦软孵化器“爱酷空间”,专注打造AI驱动和搜索式的下一代智能分析平台,帮助更多公司用上稳定、安全、高速、智能的企业搜索百科。

数预智能研发推出的MagicBI致力于降低用户分析数据和制作报告的成本,融合自然语言查询、智能化算法,实时感知数据动态,帮助用户智能主动发现问题,并以数据叙事、智能报告方式主动告知用户,同时整合专家方案推动决策,解决问题。MagicBI实现了智能数据准备、数据大屏可视化、可视化智能分析、移动数据分析、全局业务分析、统一数据管理等多种功能,协助客户轻松聚焦业务痛点,找到快速增长的答案。

目前,数预智能产品已在全国广泛覆盖,并成功为利洁时、国药集团、顺丰、普元科技、银联智策、申能国际和唯品会等公司提供产品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秉承“简便每⼀次分析,只为每一位用户”的使命,数预智能希望在探索数据分析的世界里,为普惠智能分析持续贡献力量。

*部分素材参考来源:科技日报、各企业微信公众号及官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