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算力内功,园区企业助力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3.5‰和1.8‰。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我国算力产业发展现状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及努力下,我国算力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
在算力规模方面,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达到14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2016-2021年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6%。
在产业链方面,我国算力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涵盖由设施、设备、软件供应商、网络运营商构成的上游产业,由基础电信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云计算厂商构成的中游产业,以及由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以及政府、金融、电力等各行业用户构成的下游产业。
在市场规模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而相关产业的总规模或将超过8万亿元。
我国算力产业发展机遇
全球算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崛起,推动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计算技术多元创新、产业格局重构重塑,我国算力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算力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2030年人类将迎来YB数据时代,全球算力规模达到56 ZFlops,平均年增速达到65%。多样化的智能场景需要多元化的算力,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都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算力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正加快部署。
算力技术呈现多元创新特点。万物智联时代,海量数据洪流和多样应用需求爆发拉动算力规模成倍增长、算力结构持续调整,以多元化、融合化为特征的先进计算技术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面向海量数据、实时响应、泛在多元、绿色安全等场景的信息处理需求,通过计算理论、器件、部件、系统平台等融合性创新和颠覆性重构,形成更高算力、更高能效、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计算技术和产品,将有助于实现单点计算性能的提升与算力系统的高效利用。
算力产业格局有望重构重塑。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复苏,全球服务器市场持续增长,而随着训练数据规模和模型复杂度的不断增大,AI服务器需求快速增长。在芯片方面,使用X86架构的服务器CPU仍然占据绝对优势,ARM芯片产品也在逐步崛起。针对AI芯片,传统芯片巨头加速完善AI芯片产品体系,不断推进全能力建设,抢占多样性算力生态主导权。国内芯片厂商、整机系统厂商、互联网厂商纷纷加速AI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算力产业格局有望重构重塑。
市场、政策双重驱动下,园企创新前行
为推动算力产业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十四五”规划为算力发展划定路线图,明确指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陆续出台的文件,如《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为算力发展注入加速度。“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为算力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更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不难发现园区企业的身影。
PPIO紧跟国家发展步调,在“东”与“西”的超1000个城市及地区设有微数据中心机房和分布式算力资源,通过差异化弥补“省级中心云”与“端侧”所形成的边缘覆盖鸿沟,极大缩短数据传输时延,提升客户业务体验。
上海达梦数据库深耕行业多年,推出关系型数据库、云数据库、图数据库、数据库一体机、分布式数据库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锻造好用安全的治“数”之“器”,助力解决数据库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补齐信息领域“短板”。
数讯信息致力于高标准数据中心建设,采用冷热通道封闭、喷雾降温辅助、暖通自控系统等一系列绿色节能技术和绿色产品,在保证高可靠、高冗余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良好PUE值,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高地,上海浦东软件园内聚集了华大北斗、中微爱酷半导体、艾拉比智能、酷栈科技等一批优秀的数字算力领域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集成电路、网络设施、边缘设备、数据中心、物联网、云计算等细分领域。在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园区将携手园企奋勇争先、逐浪潮头,不断研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推动我国数字产业蓬勃发展。
*素材来源:中国信通院、经济日报、证券日报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及企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