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不断凸显,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我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我国企业数量为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如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良好发展生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成效初显,正在从医疗、交通、制造等先导产业领域向旅游业、农业等领域拓展;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的热点应用场景;制造业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重点环节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在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高水平自主可控方面,安晖认为,国内企业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开发,加强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等基础技术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智能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及关键算法等共性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化,发展感存算一体化的智能传感器。
三是强化知识计算引擎、跨媒体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攻关与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
四是加速语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技术向跨媒体技术提升,推动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发展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五是加快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鼓励开发融技术产品并加速商业化落地。
六是推动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索。
攻坚克难敢于挑战,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上海浦东软件园内聚集了达观数据、兑观科技、唯哆科技、点内科技等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代表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场景,促进前沿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达观数据研发国产版GPT模型“曹植”系统
基于多年文本智能技术积累和垂直领域场景业务经验,达观数据研发国产版GPT模型“曹植”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专业领域AIGC智能化应用,且可内置在客户各类业务系统中提供专用服务,是国内大规模语言模型中首批可落地的产业应用级模型。目前,“曹植”系统已在金融领域AIGC多场景投入应用,未来可持续赋能金融、政务、制造等多个垂直领域和通用场景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发展。
兑观科技让档案管理更智能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档案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兑观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于档案收、存、管、用全业务流程。在综合利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基础上,兑观科技推出南大智星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兑观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兑观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推动高校及企事业档案部门深入开展电子档案的实际应用。
唯哆科技打造全球智能AIoT开放平台
有别于传统物联网技术,AIoT作为AI与IoT的融合体,在普惠各行各业的同时打开了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重要通道。唯哆科技推出自研AIoT智能平台,提供可承载多应用的“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全链路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智慧门店、智慧养老、智慧养宠、智慧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与此同时,AIoT智能平台可根据用户要求和特殊使用场景,进行功能定制化开发,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点内科技赋能肺癌全病程管理
人工智能辅助深度挖掘影像数据,对临床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及精准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点内科技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将多组学数据相结合,研发推出肺结节/肺癌“筛-诊-疗-访”全病程服务平台,提高临床诊疗确定性、预见性。此外,点内科技还逐步实现肺癌筛查、随访、辅助手术决策、药物疗效预测等环节的AI技术应用,探索肺癌赛道普惠大众的创新模式。
*素材来源:工信微报、园区企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