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优秀软件企业经营技能人才|浦软平台侯觅:找寻平衡,把握企业经营本质
2023“软件企业技能人才”系列报道第二期,我们采访了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软平台”)“软件企业经营技能人才”代表侯觅,听他讲述软件企业的经营之道。
侯觅曾在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及福州大学电气工程系就读,是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硕士。在以往工作经历中,侯觅经历了从电气到电子再到软件的跨界,曾发表《基于层次分析法软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构建数据质量检测与风险评估平台,助力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基于WLAN手持IP电话的原理与解决方案》等文章,参与编写多篇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如今,侯觅已加入浦软平台十余年,担任总工程师一职。
浦软平台是按照国际标准ISO/IEC17025运行的软件测评实验室,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质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资质,近年来共参与25个国家标准、1个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和17个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侯觅介绍道:“除软件测评和信息系统监理外,浦软平台还提供计算机司法鉴定、云计算服务能力符合性评估、知识产权与双软评估、IT咨询与评估等服务。同时,我们也在开启新业务,包括工业互联网测评、软件成本度量及造价评估、信创测评以及数据质量、数据合规、数据安全等服务。”
企业发展稳步前行,“平衡”二字是关键
基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工作经验积累,侯觅对软件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深有感受。“在技术层面,软件企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新技术层出不穷,这要求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相对成熟,技术更新迭代稍缓。在经营层面,传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大,但IT行业主要为轻资产,人才是主要资产。”
“软件企业既要生存,又要保持竞争力,经营的根本无外乎‘平衡’二字。”侯觅认为,软件企业经营,首先要实现长短期目标的平衡——短期求生存,业务指标要完成,发展后劲也不可忽视;长期求发展,要开拓新赛道、发展新业务,研发投入不可缺席,但其成本回收需要时间。其次,软件企业经营需实现管理规范和效率的平衡以及企业主营业务广度和深度间的平衡。
提及浦软平台的经营管理模式,侯觅表示:“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我们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但指标考核是把双刃剑,需要善用。一方面,考核指标的既定目标清晰明确,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考核指标是‘指挥棒’,指错了会带来结果偏差。考核指标既要考虑经营指标也要考虑研发指标,忽视研发可能会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如何保持专而精,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如何保持竞争力、持续稳健发展,是摆在软件企业面前的关键难题。对此,侯觅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第一,企业的核心业务要专而精,须在某一领域拔尖。第二,企业需关注行业应用落地,即便技术出色,但需求无法落地、不被认可也是枉然。第三,企业产品模式可复制共享。”他解释说,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大,但软件产品复制成本忽略不计;研发成本是沉没成本,软件产品卖出越多,其分摊的研发成本越低,这样可进一步降低销售价格,增强竞争力。
在软件行业耕耘数年,面对年轻的“新鲜血液”,侯觅给出诚恳的建议:“职场的分工协作是为了将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年轻人要在自己的领域保持高度专业,扬长避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要与自身兴趣相结合,保持初心。”